一、学科概况
1、学科内涵与外延
内涵:医药卫生法学是运用法学、医学(中医学)等学科理论、方法,研究医药卫生法(包括中医药法)产生、发展基本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特别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应用性学科。强调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及实践,以法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手段为研究工具,以解决医药卫生实践中的问题,特别是中医药实践中的法律问题,促进和保护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目标。
外延:本学科是在“大法学”的范畴中、“新医改”的背景下研究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问题,不仅研究医药卫生领域的一般法律问题,更注重研究中医药领域的特殊法律问题,也涉及中医药系统外与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法律问题、政策问题。本学科侧重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法律问题、中医药法律与政策、公共卫生法律制度、中医药服务贸易等领域的研究。在研究医药卫生法学(中医药法学)理论、实务时,密切结合中医药事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视角的独特性。
2、学科研究方向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研究、中医药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中医药法律与政策研究。
3、学科现有基础与定位
学科现有基础: 本学科发展依托于yl6776永利集团法学(医药卫生)专业、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的研究方向——中医药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医药卫生法学学科。2012年底,医药卫生法学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个自主设置的医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学科现有定位:立足于医药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法制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面向医药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实务部门对卫生法学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法学学科为核心,以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管理学等学科为支撑,开展医药卫生法律问题研究,发展学科理论与方法,培养高级复合型法律人才。
4、学术水平与特色
本学科以“中医药法律问题研究”为特色,在主要的研究方向上开展了诸多探索性、有特色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法律问题研究方面:2007-2009承担的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引入公证程序构建医患和谐相关研究”结题成果——《医疗公证与医患和谐》(著作,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被收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2年3月5日第7期《成果要报》,为北京市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医患和谐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智力支持。
中医药相关法律问题研究方面: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围绕中医药知识产权、中医药医疗机构与人员、中医药教育等方面开展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医药法律问题的著作《中医药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为中医药相关法律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5、学科发展趋势
本学科作为医学(中医学)和法学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随着医学(中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问题日益增多,本学科将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法学科目。
6、本学科人才培养能力
本学科现有自主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属于中医学学科的二级学科“医药卫生法学”,包括四个研究方向: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医药法律与政策研究、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法律问题研究、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研究。2014年本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目前已招收和培养本科生11届共463人,已毕业8届共346人;已招收8(7+1)名卫生法学方向,已毕业3人。
二、学 科 建 设 总 体 思 路
立足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公司产品、交流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经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力争将本团队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法学学科,成为中国医药卫生法学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之一,保持在中医药法学领域的整体领先地位。
三、学 科 建 设 内 容 与 目 标
1、建设内容:
(1)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主要针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衔接和协调,即如何突破现有制度的藩篱,构建既具有中医药特性又符合现代法治理念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中医药法律与政策研究:主要研究中医药立法面临的法律障碍、法律冲突和法律困境,特别是中医药立法应当遵守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以及中医药立法与其他医药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中医药执法体系面临的法律问题等。
(3)中医药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主要针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面临的市场准入法律问题,从WTO协议、TRIPS、多边贸易协议和区域贸易协定等方面开展实证研究,就商业存在在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和法律分析。
(4)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医患关系的法律和社会属性,探索以人民调解机制为主的医患纠纷预防和解决机制,提出客观、全面、切实可行的法律建议;研究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引起的法律问题;研究讼诉机制、人民调解机制和仲裁机制在解决医患关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5)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研究:主要涉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包括中医药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疗与保健(包括中医医疗与保健)服务法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及目前食品药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建设目标:
(1)将医药卫生法学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特色专业,力争招收博士研究生。
(2)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团队队伍和研究团队,培育出2-3名国内、外知名的医药卫生法学专家。
(3)基本完成医药卫生法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构建。在国内医药卫生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核心基地之一 。
四、学科队伍
1、学科带头人王梅红教授
2、学科负责人霍增辉教授
3、后备学科带头人之二冉晔副教授
五、学科规划
预期(五年)标志性成果